师示众云:此门坐禅,元不著心,亦不著净,亦不是不动。若言著心,心元是妄,知心如幻,故无所著也。若言著净,人性本净,由妄念故盖覆真如。但无妄想,性自清净,起心著净,却生净妄,妄无处所,著者是妄。净无形相,却立净相,言是工夫,作此见者,障自本性,却被净缚。
善知识!若修不动者,但见一切人时,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,即是自性不动。
善知识!迷人身虽不动,开口便说他人是、非、长、短、好、恶,与道违背。若著心著净,即障道也。
师示众云:善知识!何名坐禅?此法门中,无障无碍。外於一切善恶境界,心念不起,名为坐;内见自性不动,名为禅。
善知识!何名禅定?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。外若著相,内心即乱;外若离相,心即不乱。本性自净自定,只为见境思即乱,若见诸境,心不乱者,是真定也。
善知识!外离相即禅,内不乱即定;外禅内定,是为禅定。(中略)《菩萨戒经》云:“我本元自性清净。”善知识!於念念中,自见本性清净,自修自行,自成佛道。(录自大正四八)
圣严识有关六祖慧能(西纪六三八——七一三)的傅记资料,有《曹溪大师别傅》(卍续藏一四六)、柳宗元撰《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》(全唐文卷五八七)、刘禹锡撰《曹溪六祖鉴禅师第二碑》(全唐文卷六一O)、王维的《六祖惠能禅师碑并序》(全唐文卷三二七)、法海的《六祖大师缘记外记》(全唐文卷九一五、大正、四八)、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》(大正四八),宋以来则有道原的《景德傅灯录》卷五(大正·五一)、《佛祖历代通载》卷十六(大正·四九)、《宋高僧傅》卷八(大正·五O)、《祖堂集》卷二(高丽傅本,未入藏经,现有台湾广文书局影印本)等,各种资料所述,大同小异,其同异出入的考证工夫,已有不少学者做过了,印顺长老的《中国禅宗史》, 即专辟一章,考订极为详尽。别人敦煌本《神会语当》、《傅法正宗记》卷六、《宗门统要续集》第二等,均有关於六祖的记述。很足注意的,凡是唐末以前的记载,均将六祖写为“惠能”,宋代以来如《景德傅灯录》、《宋高僧傅》,则写成“慧能”。而现存的《坛经》诸异本,也均用“惠能”而未用“慧能”。
六祖的一生大概是这样的:他生於广东省肇庆府的新兴县,俗姓卢,三岁丧父,家中贫寒,大师常以采薪汲水,奉养母亲。一日出市,闻诵《金刚经》,窃发出尘之志。咸亨年中(西纪六七O——六七三)至韶阳听山涧寺的无尽藏尼诵《涅槃经》而为尼解释。又访见智远及惠纪二年禅师,知道了五祖弘忍在蕲州黄梅的东禅院,盛弘禅法,因此前往参访,五祖知其为大器,故意令之入厨房作供养, 经八个月,即傅持东山衣钵,使之隐於怀集四会之间,经四年,始於仪凤元年(西纪六七六)至南海法性寺,依印宗法师落发,智光律师为其授具足戒。第二年移锡韶阳曹溪的宝林寺。声振四方。刺史韦据请大师於大梵寺树法幢,又归曹溪大系法鼓,道俗归崇者,接踵而至。神龙元年(西纪七O五)唐中宗遣内侍薛简召大师入京师,大师称病固辞。说法三十多年,以七十六岁高龄示寂。
六祖大师的一生,极为奇特,《禅关策进》所录空谷隆禅师的话说:“不参自悟,上古或有之,自馀未有不从力参加而得悟者。”(卍续藏一一四·七一四),六祖慧能便是一位不参自悟的旷世利根。从他所留下的《坛经》内容看来,他的确是佛教成为中国化普及化而又不落世俗化的开创者,无怪乎《坛经》是中国人人人爱读也是人人应读的书
。不过《坛经》自古即因流傅太广,抄本太多,致有异本异说的淆讹现象出现。早在六祖的及门弟子慧忠所见,即有玉石相混的情形了。慧忠国师说:“吾此游方,多见此色,近尤盛矣。聚却三五百众,目视云汉,云:是南方宗旨,把他《坛经》改换,添糅鄙谭,消除圣意,惑乱后徒。”(《景德傅灯录》卷二十八)
又有至元辛卯(西纪一二九一)夏南海释宗宝所写中又说:“余初人道,有感於斯,续见三本不同,互有得失。其板亦已漫灭,因取其本校雠,讹者正之,略者详之, 復增入弟子请益机缘,庶几学者得尽曹溪之旨。按察使云公从龙深造此道,一日过山房,睹余所编,谓得《坛经》之大全,慨然命工锓梓,颛为流通。”(大正四八·三六四)
至元二十七年(西纪一二九O)比丘德异所写的中则说:“惜乎《坛经》为后人节略太多,不见六祖大全之旨。德异幼年尝见古本,自后遍求三十馀载,近得通上人寻到全文,遂刊於吴中休休禅庵。”(大正四八·三四六)
今收於大正藏第四十八卷的《法宝坛经》,注明了系“比丘宗宝编”。此与德异所称的“全文”坛经,是一是异,不太了然。现世流通的即是宗宝编的所谓至元本。大家相信这是最完整的版本,也希望是现存最古的本子。而近代学者间对之产生疑议的亦復不少。尤其是发现了敦煌本的《大梵寺施法坛经》之后,学者们相信,如果敦煌本是唐末以前的遗物,那该是现存本中最古的一种了。与宗宝的至元本比较,颇为简略而未分部门,并且缺少相当於宗宝本中第七机缘及第九宣诏的内容。敦煌本《坛经》,现亦被收入大正藏经第四十八卷。
宗宝的至元本共分十章,自“行由第一”至“付嘱第十”,俨然是一部佛经的型式,内容相当丰富。所以深获读者的喜爱。我编本书目的,不为考证,但求有助於初心者的修证,故仍依据至元本,录出其中最精要的般若第二、定慧第四、坐禅第五第三章。好在《坛经》的流通极广,读者极易求得其全书。(圣严法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