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在线网
楞严经在线网
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
主页/ 禅理故事/ 文章正文

如何读诵佛经?读经有哪些注意事项?

导读:如何读诵佛经?读经有哪些注意事项?如何读诵佛经?读经有哪些注意事项?本平台每天分享公认祖师大德开示,权威实用,欢迎关注,欢迎分享,自利利...
如何读诵佛经?读经有哪些注意事项?

如何读诵佛经?读经有哪些注意事项?

本平台每天分享公认祖师大德开示,权威实用,欢迎关注,欢迎分享,自利利他!

无 上 甚 深 微 妙 法

百 千 万 劫 难 遭 遇

我 今 见 闻 得 受 持

愿 解 如 来 真 实 义

每一本佛经,开头都有这首“开经偈”,提醒我们珍惜佛法,敬重佛经。虽然佛已经不在世了,但是当我们打开经本,就好像佛在对着自己说法。要有这样一个尊敬心,那么所得到的利益和效果,非常之大,因为佛法利益从恭敬中来,一分恭敬一分受益;十分恭敬十分受益。不要认为这是印刷品,多得很,一印就好,没有原本,拿什么印呢?唐代义净三藏法师,写了首诗,形容取经的艰难和批评一些不尊重法的人。他说:

“晋宋齐梁唐代间,高僧求法离长安,

去人成百归无十,后者安知前者难。

路远碧天惟冷结,沙河遮日力疲殚,

后贤如未谙斯旨,往往将经容易看。”

世出世间诸法,无不以诚为本,诸修行人,更当致诚。诚则业障消除,善根增长。师凡诵经时,必须息虑忘缘,一心净念,如对圣容,亲聆圆音,不敢稍萌懈怠疏忽之意。久而久之,自可潜通佛智,暗合道妙。喻如阳春一到,坚冰自消。诚到极处,豁然贯通。

经典是佛菩萨的修行报告,读诵经典,领纳其中内涵,令自己的心更加智慧、去除烦恼,就是诵经的意义所在。自己对哪一部经有信心,就可以诵哪一部经。诵经前净口、净手、稍坐片刻静心,最好还能打扫卫生,焚香礼佛,这些行为并不仅仅是一个形式,一个规矩,其目的就是策发我们的恭敬与郑重,一分恭敬一分受益,若无恭敬则不得益。最好能关闭手机、安排好时间,尽量不受打扰。

诵经念佛本来都是修心的方法,如果我们用烦恼的心去做,当做一个任务去完成,那就失去了诵经念佛的本意。会出现这种情况,是因为我们在社会中长久熏习了“急功近利”的习惯,什么都想快,都要速成法,也把这种习惯带到修行中来了。修行,首先就是要让我们反

省:到底要的是什么?要安心在经文上,一个字一个字地念。诵经不是为了把经念完,不是为了数量,而重在这个过程。

修行,常常说要“相应”,这两个字至关重要。什么叫相应呢?就是走心了,你的心真正契入进去,与它有共鸣。比如看电影,浑然忘我,跟影片中的角色同呼吸、共命运,随着情节的起伏或紧张或激动,或悲或喜,这就叫相应、一心。如果诵经、念佛能够如此相应,就是在修正自己的心。反过来说,如果不能相应,自己的心何尝得到“修正”,感应又从何而来呢?诵经时,内心在缘念三宝,与三宝相应,就能产生功德。可以对比一下不诵经时,内心是什么状态?在想着什么?

发现念头跑了,就赶快调整,回到经文上来,不要去追念头,那会越跑越远。诵经时要随文入观,有代入感,就好像自己在现场跟佛菩萨对话一样。随文入观和专注读诵,是诵经的两种方法,前者随顺于修慧,后者随顺于修定,侧重点不同,都很好。

诵经持咒,依照佛法的教导做善男子、善女人,这都是善业,若内心至诚与三宝相应,可以感得善果,这些都是遵循业果法则的。很多人一味强调祈求满愿,而忽视佛经中的其他教诲,都是以向外求的心来看待佛法,是贪欲炽盛的表现。社会大众对佛教的印象,很多还停留在“拜拜求保佑”这个层面;一些诵经念佛之人,也是重在追求立竿见影的福报,其根本还是源于浮躁动荡、急功近利的心态。佛教的本意是教人觉悟,核心是智慧与慈悲,修行的重点要放在自己身心的改善之上。

作为一个年青佛弟子,读诵大乘经典,打好教理基础,十分需要。至于理解“心体”和“自性”,则是更为重要,否则读经虽多,仍不得要领。所谓“心体”,也叫真如、实相、圆觉,等等,学佛就要证悟这个“本来面目”。只要能于日常行住坐卧之际,时刻回念返看自己心念,此时但见妄念生灭迁流,如幻不可得,正在此不可得时,却是灵明空寂,非空非有,不生不灭,这一境界,正是自性的本地风光,但贵认得真,咬得实,常常与此真实相应,这便是见性。大乘经中处处指示,时时透露。如《心经》说:“是诸法(的真)空(实)相,不生不灭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”,此不生不灭的,正是“心体”。《金刚经》说: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,无所住是息妄,生其心是显真,所生之心,即是无念心体。《坛经》中六祖教惠明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恁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也即指点无念心体。仁者于此等处,能细心参究,则知大乘经典,处处以实相为印,不离实相。如此看经,方有受用处。

文章根据梦参老和尚、学诚法师、徐恒志老居士相关开示综合整理,原文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