圆瑛大师讲楞严经卷一

时间:2019-08-01 14:45:21 编辑:李梦姿

楞严经楞严经讲解楞严经讲义


室罗筏城,即侨萨罗国都城,因有二国同名,故以帝都见称,乃波斯匿王所都也。译为丰德,旧云国丰四德,五欲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五尘欲境。财宝、多闻、解脱四皆丰足故。余以财宝五欲,不足称德,乃将丰德二字,分而释之。谓地多五欲财宝之丰,人有多闻解脱之德,故名丰德。祗者,具云祗陀,亦云逝多,译为战胜,乃匿王太子名。以其生时,适王战胜他国,奏凯回朝,赐以是名,以志喜也。桓即是林。精舍,乃须达多长者,为佛建立,以供众僧,精修梵行之舍。今连祗桓并称者,以林是太子布施,舍乃长者所建,存其功永留盛事。有他经,称祗树给孤独园。祗树,即祗陀林中诸树;给孤独,乃须达多长者之善名。长者家财大富,生平乐善布施,常以财物,周给孤独之人,故得是名。园本祗陀太子之花园,长者欲请佛说法,乃与商买。太子戏曰:卿财富无量,能以金砖布满园地,即算卿买。长者即毅然运金砖以铺之,太子止之曰:前乃戏言耳。长者曰:今日之殿下,他日之君王,君无戏言,讵可失信?迨金砖布满,太子曰:我当与卿,共成供养佛僧功德,长者不允。太子曰:园地金砖铺遍,自当属卿,而树根金砖铺不到,自当属我。长者只得承允。太子自起门楼,请佛出入,故曰祗树给孤独园。《楞严》大囧琺得此胜地,可以宏宣,是为处成就。合上信闻时主处,初先明五义竟。

丁二 广列听众 分三  戊初 声闻众  二 缘觉众  三 菩萨众  戊初分三  己初 据迹标数  二 显本叹德  三 列上首名  今初

与大比丘众,千二百五十人俱。

此第六众成就,上先明五义证信,此引众证信。与者共也,结集者,谓如是之法,非我独闻,乃共一千二百五十人,俱在同闻也;并有无量辟支,恒沙菩萨,亦所共闻,具足六种成就,证明是法可信。大比丘,大具三义:谓大、多、胜。大者拣非小德,天王大人,所敬仰故;多者拣非寡解,内外典籍,无不博通故;胜者拣非劣器,超出九十六种外道故。

比丘梵语,即五不翻中多含不翻,以名含三义故:一、乞士:外乞食以养色身,内乞法以资慧命;二、破恶:粗破身口七支之非,细破三界见思界内烦恼也之恶;三、怖魔:谓比丘登坛受具足戒,得三师七证作法,白四羯磨竟,名为得戒,成比丘性,入僧宝数。当时地行罗刹高声唱言:善哉!善哉!此处有正信男女,如法出家,受具足戒,当使人天增胜,修罗减损,于是空行夜叉,天行夜叉,辗转赞美,声传第六天。魔王闻已,心生恐怖,以彼贪著尘劳,不舍生死,恐出家人众,则佛界增多,魔界减少。

众者:梵语僧伽,此云和合众。和合有二:一、理和:谓同证择灭无为;二、事和有六:谓戒和同修;见和同解;利和同均;身和同住;口和无诤;意和同悦。众乃四人以上之称,所以一比丘不名僧,二三比丘,亦不名僧,四比丘同住,方作一切如法僧事。惟除自恣、授具、出罪三种羯磨,若五比丘同住,即可自恣,亦可边方授具,若十比丘同住,皆可授具。若二十比丘同住,则一切羯磨可作,至此则举类皆是大比丘众。千二百五十人俱:此标数也。先度鹿苑陈那等五人,次度三迦叶兼徒一千人,次度舍利、目连师徒各一百人,次度耶舍等五十人,共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今略去零数。此等皆先修异道,勤苦无获,遇佛得益,感恩常随,俱即不离也。初据迹标数竟。

己二 显本叹德

皆是无漏大阿罗汉。

此显大比丘过去之本。佛子住持,至越诸尘累止,乃据本叹德。众皆内秘大心即菩萨之行,外现声闻闻声修道证果之阿罗汉之身。无漏大阿罗汉之名,虽同常途,下十二句所叹之德,实异二乘。今叹千二百五十五人,位位皆是不漏落于生死,故曰无漏。漏有三漏:谓欲漏欲界烦恼,有漏上二界烦恼,无明漏三界无明也。有此三漏生死之因,必漏落于三界,而受生死之果,今下句是大阿罗汉,则第三漏当并指界外无明。正脉云:‘二乘无漏,方超三有即三界;菩萨无漏,更越三空。’大阿罗汉,是前大比丘之果,亦含三义:曰应供、杀贼、无生。既曰大阿罗汉,三义亦与小乘不同,小乘应供,止于天上人间,大阿罗汉,则通世出世间;小乘杀贼,只断见思烦恼界内烦恼之贼,大阿罗汉则界外无明亦得分断;小乘无生,但出界内分段生死,大阿罹汉,则变易生死亦将垂尽。又小乘取证偏真,沈空滞寂,不肯回小向大,名定性阿罗汉,今大阿罗汉,迹虽同于二乘,本实在是菩萨,内秘外现,助扬佛道,故叹德皆约本叹。

佛子住持,善超诸有,能于国土,成就威仪。

本文链接:圆瑛大师讲楞严经卷一

上一篇:楞严经卷二是什么意思

下一篇:101 我父亲有什么恶业才会遇上多次被强盗抢劫的情况?

友情链接:

楞严经在线网

© 2018 楞严经在线网 版权所有      浙ICP备15039727号-58     网站地图

经藏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