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/ 德山宣鉴/ 文章正文

黄柏霖讲解:德山宣鉴禅师开悟的故事

导读:关于德山宣鉴,是师兄在学习佛法之前要了解的一位人物,了解了之后师兄会发现德山宣鉴是非常了不起的,下面看一下黄柏霖讲解的关于德山宣鉴禅师开悟的故事吧,让你更好的了解德山宣鉴。...

关于德山宣鉴,是师兄在学习佛法之前要了解的一位人物,了解了之后师兄会发现德山宣鉴是非常了不起的,下面看一下黄柏霖讲解的关于德山宣鉴禅师开悟的故事吧,让你更好的了解德山宣鉴。

黄柏霖讲解:德山宣鉴禅师开悟的故事

佛门里面有一个德山宣鉴禅师,他喜欢研读《金刚经》,他写的一本《金刚经》注解叫《青龙疏钞》。他当时是在北方,一般禅门里面讲「北渐南顿」,北渐就是神秀大师带领弟子在修行,南方就是六祖大师带弟子在修行。有些修行人就说南顿北渐,实际上法没有分顿渐,法就是法,哪里有顿渐?是因为众生修行的因缘不一样。德山宣鉴禅师就听南方的人讲,他说不假文字,一悟即得。但是悟哪那么简单,一下就可以?我们不去藉教悟宗,宗就是我们心地,我们是藉念佛来悟我们的心地。所以他说,「不假文字,一悟即得,哪那么简单?我读了多少年我才写这本《青龙疏钞》」。然后他就背着这个《青龙疏钞》要去南方,跟南方的修行人对辩,要辩论。在路上就碰到个老婆婆,这个老婆婆是观世音菩萨化的,这个老婆婆就要考他。所以修行要经过考试,修行没有经过考试就不能证菩提。观世音菩萨就要问他,观世音菩萨当然知道他背上是背的什么,是背的《金刚经》注解《青龙疏钞》。她说,「请问禅师,你背的这后面是什么?」他说,「《青龙疏钞》」。她说,「《青龙疏钞》是什么?」他说,「解释《金刚经》」。她说,「《金刚经》,那我就请教你一句话」,她说,「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,请问你买我什么心?」因为她在卖点心,「你买我什么心?」

黄柏霖讲解:德山宣鉴禅师开悟的故事

这禅师就一点点还没有脱落,他真的被卡住了,他被问倒了,他说,「对,我要买什么心?」因为你有执著,就有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你现在讲「我的心」,我的心现在已经变成过去,分分秒秒就过去了,现在心马上就变过去,未来还没到,未来是妄想。未来是一个妄想,未来心不可得;现在心马上变过去,也不可得;过去心过去了,你要不回来。你说,会不会再活到五十岁、四十岁?也不可得,过去心不可得。所以人生不能重来。被她考倒以后,他就在那边想,他当场就愣住了。后来观世音菩萨当然就把这个点心包起来就走,不卖给他了。他后来去见他的师父龙潭崇信禅师,就打一个灯,因为天黑了,就打灯。他的师父就把他这个灯吹掉了,就熄掉的那一剎那,他开悟了。那一剎那没有过去心、没有现在心、没有未来心,他见到了。为什么见到了?天黑了,他在打灯,打的蜡烛,他师父就把它吹掉了,他看得很清楚,他见性,他的觉性见到了。因为你见到黑暗也是见性,你见到光明,有灯打亮,也是见性,见性没有分明暗。我们的习气会分别明暗,「黑漆麻乌的」,你就会怕黑。其实见性没有明暗,见性就是这里面讲的,心镜朗然,神珠廓彻,就始终像那个灯一样,一直在那边亮,从来没有熄灭过。我们常常用佛性比明月,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月光?乌云把它障住了。你只要乌云散开,月光就显出来,它一直都是心镜朗然、神珠廓彻,它在照。为什么看不到光?因为乌云障住,乌云就是我们的习气烦恼。

德山宣鉴禅师就这样开悟了,因为他见性。原来见性没明跟暗的差别,剎那就见性,真的是「久修百千劫,悟在剎那间」。他吃不到点心,他悟了这念心。真的吃不到点心,悟了这念心,还是值得,观世音菩萨给他点化。你会读经,三心不可得,你还想得,请问你买什么心?一样的道理。如果是你,你要怎么讲?你去以后,你说「老婆婆」,你拿起来就吃。但是你要很清楚、很明白,很清楚的拿起来吃,这就是本来的灵知性、本来的心。可是你只要一见了以后,眼见色,「你没有撒芝麻,我不要吃」,那就不是真心,就变成无明。如果你拿起来都没有分别,不夹杂、不分别、不间断,老和尚讲,不分别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那个起来的心就是真如的心,就是佛心。老法师很慈悲,他把佛家很深奥的道理用很简单的话表达出来,就让我们念佛人能够依循。这一段我用这样来证明、来说明。他见性以后诸相顿离,诸相顿离以后纤毫不染,一点都不污染,他恢复心源,然后证得无生。他就是蜡烛吹熄,啪嚓他见性了。

黄柏霖讲解:德山宣鉴禅师开悟的故事

通过上面对德山宣鉴开悟故事的讲述,师兄对德山宣鉴有了更多的了解,同时也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很多,这对自身来说是非常有利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