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在线网
楞严经在线网
慧能大师 莲池大师 达摩祖师 虚云法师 弘一法师
主页/ 心定法师/ 文章正文

智慧的内容:《中论》四句偈

导读:们世间的人就把“两种以上的材料、元素、关系、条件”组合成的每一样东西认为是实实在在的,所以产生一种盲目的染着、执着,想要贪爱、追取,因此造出种种的善业、种种的恶业。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看穿世间的假相。一旦看穿了,那个层次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,就是所谓的实相。...

智慧的内容:《中论》四句偈

各位同参,专心谛听!今天要讲的般若内容,主要是引用大乘佛教龙树菩萨的《中论颂》里面一句很着名的话来解释: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;亦为是假名,亦是中道义”。这句话也是中国天台宗用来成立的教理——“一心三观”的依据。

9-1 “因缘所生法”

首先来看因缘法,它是佛陀观察世间以后所体证的真理,并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一种哲理。世间上任何一件事物,不管是有生命的、没有生命的,有心意识的、没有心意识的,都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、材料或关系条件组合的。不同材料或者不同的关系构成不同的结果,佛法把它叫做“一合相”。

我们世间的人就把“两种以上的材料、元素、关系、条件”组合成的每一样东西认为是实实在在的,所以产生一种盲目的染着、执着,想要贪爱、追取,因此造出种种的善业、种种的恶业。学佛最重要的就是要看穿世间的假相。一旦看穿了,那个层次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,就是所谓的实相。

例如一本书是经过作者思考,还有笔、电脑、打字机等种种的因缘写出稿子,再经过印刷厂制造成一本书。这一本书的“近因缘”是作者的学问、知识和文笔的技巧;“远因缘”则是这个作者靠什么因缘来到世间,他凭什么因缘得到知识学问。

一本书的成立要经过那么多的因缘、关系、条件组合而成的,所以这一本书是因缘和合的。既然是靠因缘和合的,就很容易知道它不是自己有的,它是靠因缘有的。它不是自己生的,它是靠因缘生的。它不是自己成立的,它是靠因缘组合而成立的。

所以只要你能讲出一样东西,世间上的任何一样东西必然是要两个元素、关系、或者条件、材料的组合吧!有生命的个体也是这样子,总是要靠母体在某种过程中生下来的。

所以佛法说“诸法因缘生”。“因”是形成这个结果的主要部分,“缘”是所有能够帮助形成现在这个结果的那些关系条件。“因”跟“缘”和合起来,就是一个“果”。所以每样东西都叫作“果”。

例如这个禅堂就是个果。禅堂之所以成为禅堂,必然有它的因,基本上有“土地”为因,“材料、设计图、人工”为缘,才能构成这个禅堂。又比如大师三十年前卖掉房子来买这块土地,那么大师就是“因”,信徒的需要为“缘”,买下这个山头、盖这个道场为“果”。

世间的一切就是这样子,主要的“因”加上次要配合的条件为“缘”,产生了“结果”。不管是“同时的因果”或是“相续的因果”,必然通通包含了两种以上的因素、条件、关系,所以叫“诸法因缘生”。

9-2 “我说即是空”

因缘所生的果,我说即是空。佛法说这种状况叫做“空”,所以“空”是靠一切因缘的假施设、假合而成的。没有真实的独立体,没有真实的永恒体,没有真实的实在体,所以不是独一的,不是永恒的,也不是实在的。只要一个因和一个缘构成一个结果以后,它会影响左右前后的关系,它本身也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它自己。

例如这个房间的周围圆圈本来没有地毯,由于走路时有声音,会干扰静坐的气氛,有这种“需要”为缘,所以铺上了地毯。可见种种的需要都是成为后面结果的因缘。每一个果能够影响前后的因果,也受前后因果的影响。一般人都会讲:“目前自然生态的环境保护是一种因果循环”,其实一点儿也不错。

我们既然了解一切都是靠因和缘而生的,所以一切都没有自己的体性,都是靠因缘而成为这个样子,或者靠因缘而成为那个样子。例如塑胶原料由于模子的大小不同,而成为家庭用具,或成为工业用品,或是成为建筑材料。“缘”的不同,就好比工厂里的设备、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同,所以作为产品的“果”就不一样了。

可见每一样东西都是随因缘而成立的,没有自己的体性。成立以后又受周边的影响,使它的质量不断地改变,终于破坏、消失。消失并不是真的消失,能量的归于能量,质量的归于质量。或者不同的质量分散开来,又去和能够跟它相应的一些材料结合起来,构成另外一样东西。

所以一切事物都是在因缘的变化之下,成为这个样子或成为那个样子,没有一样东西有自己的体性。因此佛法说世间一切只要是靠因缘生的,都是“无自性”(没有自己独立不变的体性),无自性的本意就是“空性”的意思。

中国佛教因为一、两千年来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中,因此大部分的人平常都能谈得出一点佛法来,只是不明白世间的真实相而已。所以我们学习佛法,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宇宙世间的真实相。要认识这些真实,那就唯有透过缘起法才能解释世间的一切,才能点破世间的假相,才能让我们透视假相而得到证悟:它的真实本来就没有所谓的生灭。

9-3 “亦为是假名”

我们正确的认识世间既然都是因缘生的,都是一种假相,就能得到一些结论:

(1)没有一样东西是固定的

所以一旦因缘成立以后,它又会去影响别人,也会受别人影响,然后不断的变化,所以没有固定的、永恒的“果”。这种“诸行无常”的道理,我们虽然也能讲给别人听,安慰别人世间是无常的,事实上真的有一件重大事情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,你是放不下的。为什么?因为“诸行无常”是你得来的知识,不是你的正见。

你只不过是耳朵听一听,或是自己观察世间,体会到“无常”,并没有从缘起法去深刻的思惟,再加以深入的观察,然后对这种见地做一种肯定:肯定世间在缘起法、因果定律之下,从有到无,从生到灭,从生到死,必然是无常的。我们学佛不要学别的,先能够把这种正见培养起来,你才有可能解脱。

平时偶而讲一讲“世间无常”,怎么能构成你的人生观呢?必须时时刻刻去思惟“诸行无常”。为什么?一切都是缘起的。靠因缘带动而现起,依因托缘而生起,叫做“缘起”。既然是靠因缘而现起,就不是自己现起,就不是自己生,就不是自己有,就不是自己成的。肯定这一切都是假相,都是无常的。在无常之下,我们为什么要执着权力、地位呢?

你有执着、有贪求,有求则苦,无求乃乐。有求就害怕“求不得”的痛苦,有求是一种颠倒的虚狂妄取。世间是不真实的,你为什么一定要追求?这叫盲目的追求。得到权力,你又能够怎么样?过几年不是还要换人吗?学佛能够正确的观察缘起法,就能够正确的认识世间的无常相,才能真正放下权力、名位、和欲望。

能放下,你就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态。没有患得患失的心态,就是“自在”。能够对缘起法做如是观而得到自在,这个人就叫做“观自在”。各位想要自在吗?唯有观察缘起法!缘起法是解脱生死、当下自在的不二法门,这是佛陀证悟的。

(2)每一样东西都没有独立的个体

每样东西那里有一个独立体?“我”的定义是“能够主宰,能够独立”的。以人来说,包含了物质与精神两部分。物质又分为“地、水、火、风”;精神又分为“受、想、行、识”。以众多的精神体和物质体结合而生,简单的说,就是“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”这五众的和合,叫作“众生”。

所以“人”并没有实在的个体。一旦死了,“地、水、火、风”各归各的,“受、想、行、识”回归到这个识,继续附着在下一个名色(注:精神与物质),成为另外一个个体,继续再投胎转世。“识”只不过是我们身、口、意的行为从“质量”转换成“能量”的无量无边的记忆力,所以它是缘起法,是不真实的。

能够观“诸法无我”,对世间的欲乐——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或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等五欲,及男女情欲,就能慢慢转淡、慢慢放下,现生就能在五欲、情欲方面得到解脱自在。

9-4 “亦是中道义”

在经典里头,像 《般若心经》最先告诉我们的是观照的方法,观照一切是缘生的,它体性是空的。地、水、火、风没有真实,所以组成的“色”就没有真实。它的体性是空的、是无自性的。观察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,它的当体没有自性,无自性就是空。所以“空”是从物质当体去观察出来的,这就是“中道”思想。

现代物理学说是电子、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,不同数量的原子构成不同型态的东西,产生不同的功能,所以它的名称也不同。一切随因缘成为这样,成为那样,而有不同的形状、大小、体积、功能、作用。所以世间一切都是缘生缘灭的假相,都是虚妄不实的。

“缘生的”就是物质的现象,“体性是空的”就是它的真实相。所以色和空是相同的,色就是空,空就是色。能够透视它的虚妄不实,当下就能认识它的无自性(注 :没有独立不变的体性)。因此知道假相的“现起、存在、变化、消失”不是真实的,并没有永久不变的生灭现象,所以《心经》把它叫作“不生、不灭”。

就好像虚空一样,不管乌云、白云怎么现起、怎么消失,对虚空并没什么影响。这个没有变动的“虚空”可以勉强譬喻成我们的“真实相”或“空性”。虚空并没有动摇,虚空并没有生灭,虚空并没有垢净。所以一切法的真实相里,是不生不灭、是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。这种体悟就是“涅?”的境界。只是用“寂静”来形容“成、住、坏、空、生、住、异、灭”等种种变化的不真实而已。

透过缘起法来认识世间的假相,就能够进入到世间的真实相。观一切法即是缘生而无自性,就是见到一切法的法性,所以“见缘起即见法,见法即见佛”。这个“见性成佛”也就是我们参禅、明心见性的最终目标,也是皈依三宝里的“皈依法”、“皈依涅?”的最终目标。

学佛的最高层次就是皈依法,皈依涅?。涅?是一切法的真实相——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。要先不断从缘起法来观察世间,培养“诸行无常”、“诸法无我”这样的见地。慢慢的一方面得到解脱自在,一方面对世间毫无贪恋,而逐渐与涅?的真实相相契合,进入“涅?寂静”的境界。

有了这种心意识的见地,就是正见的“成就”。这对解脱生死来说,是真正的“出离心”,出离三界、出离五欲、出离世间法而进入“出世间法”。

9-5 断除生死的过程

从缘起法来观察,解脱生死是有可能的。前面跟大家讲过,由于六根接触六尘,缘“触”而有感“受”,缘“受”而生起“爱”着,缘“爱”而有“取”,缘“取”而有“有”、缘“有”而“生”,缘“生”而“老死”,缘起法的“流转门”就是这样下来的。

现在回观“还灭门”,六根接触六尘时起了“出离心”,不贪恋世间,所以触灭则受灭,受灭则爱灭,爱灭则取灭,取灭则有灭,有灭则生灭,生灭则老死灭,老死灭尽则一切痛苦皆除,因此得大解脱,得大涅?。

大家要有这样的知见,这就是正见。从大乘佛法来说,这叫“般若的空性智慧”,能够观一切法空。为什么?观察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的,都是缘生无自性的。

语言是透过思惟才有的。心不平则鸣,有意见一定是有“接触,感受”以后,才会想像、分析,得到概念而成为语言。因此语言是缘起法,是无自性的。心念的思惟一定也要透过六根的接触,才会有思惟分别,所以思惟也是缘起法,也是无自性。身体的任何动作也是一定都跟外境有因缘,才会有动作。

所以,所有的语言相、文字相、心念相、世间一切相,凡所有相都是虚妄,都是缘起法。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。认识它的实在体性,就知道一切是假相,一切的本来是不生不灭,就不会加以虚狂妄取,不采取行动就不会继续造业。

没有造业,再加上定力的培养,业的这股潜在力量就不会形成一种冲动力来引导我们投胎转世。所以认识世间的真实相,叫作“般若智慧”,又叫作“明”。原本我们认为世间是实实在在的,叫作“无明”。以空性慧的“明”来对治虚狂、妄取、颠倒的“无明”,这样子我们自然有解脱生死的可能。

大家对世间的一切要作如是观察。为了要培养这样的一个观念,就把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当作你的话头,作为你的疑情也可以。常常参究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。为什么?缘生无自性。就是这样子。

你能够经常地思惟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、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…”这种不实在相,经常作为你参究的话头,甚至成为你的口头禅,一样能构成对外境的一种自在、解脱的力量。这样子成为你的口头禅、或是思想的一部份。而当禅定的力量慢慢地达到“近分定”、“未到地定”,或是能够达到“根本定”更好,自然会引发空性的无漏智慧。

以这样空性的无漏智慧,来观察世间无自性的一切假相,就是以“无分别智”观察世间的“无分别境界”。最后契入时,全体脱落,得到内在的超越,这就是达到“诸法空相,不生不灭、不垢不净、不增不减”的证悟境界。因为能观的智慧是无自性的,所观的境界也是无自性,契入成为一体,所以叫作“无智亦无得”。

大家今天开始,了解缘起法以后,你就要懂得彻底的放下。人生最后是一无所有的,“千间房屋一张床,家财万贯三餐饭”。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。世间一切乱纷纷,最后是不了了之。你能够带走什么呢?放下吧!真能放下,才能真得解脱。大家参话头也可以,观空也好,继续用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