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在线网
楞严经在线网
罗汉菜 隽永故事 禅是一枝花 小和尚的白粥馆 少林故事
主页/ 禅理故事/ 文章正文

佛法在世间,要不离世间才能觉悟

导读:佛法在世间,要不离世间才能觉悟六祖说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曾经有人解释这两句,说这两句“不仅是理论,也不仅是信仰,而是一种活泼自在踏实的生活,只要练习到不因顺逆环境而产生爱或憎,就能太平无事...
佛法在世间,要不离世间才能觉悟

六祖说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曾经有人解释这两句,说这两句“不仅是理论,也不仅是信仰,而是一种活泼自在踏实的生活,只要练习到不因顺逆环境而产生爱或憎,就能太平无事,自由自在,所以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”。

经论是语言、文字,假名为佛法。真实的佛法不是那三藏十二部经,它只是代表佛法。在大乘佛法中,真实的佛法是经、律、论里面所指示的真如佛性,那才是禅所讲的真实的佛法,叫做正法,叫做禅。如果在生活中去练习不受顺逆环境影响而产生爱憎之冲动,那是声闻人断烦恼的法门,或说那是菩萨声闻伏断烦恼的修行法门,那不是禅。那只是修禅之前所要做的前方便,不是禅,不是六祖这两句偈所说的佛法。禅不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不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也不是眼识、耳识……乃至意识;禅不是地、水、火、风,不是受、想、行、识,但是,禅要在这里来寻找

六祖说: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。”什么是世间呢?所谓世间就是四大五阴,就是六根、六尘、六识。如果离开了这个世间,要求觉悟,就了不可得。我们要想在一念不生中,也就是无念、离念中去追求悟,更不可得。禅必须要起个疑念,在世间一也就是五阴和十八届—一六根、六尘、六识所起的万法中去体究,才有开悟的因缘。所以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不是叫我们除烦恼,不是叫我们不起爱憎心,反而要我们在各种烦恼里面,在各种爱嗔及不爱不嗔的活动中去体会。

我们刚开始参禅,想要明心的话,必须要先除掉妄想心,没有妄想心的时候那就没有语言、文字、形象而成为定心,这个定心又叫做灵明觉了,这个定心仍然能够分别,它不是真心。为什么说它能够分别?譬如我们一念不生的时候,没有语言、文字的时候,我们看张三来了,心里面不必起一个“张三”的名字,我们就知道那是张三。李四来了,我们知道这是李四,这就是分别。

我们心里虽然没有语言、文字,灯熄灭了我们知道灯熄了,知道黑暗;灯重新打开的时候我们知道灯开了,光明了,我们心里没有“灯开了,光明了”这些语言、文字,但是却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,这是定心——它仍然能分别,能分别就不是真如,不是真心。但是我们想要明白真心,却必须要依赖这个定心,要以这个定心来作为工具,这样才能明心,所以无心不能明心。

至于明心之后也不是无心,明心以后是真心现前。在悟后的一段过程里面没有妄想心,也不断妄心。妄想心是透过语言文字去攀缘色尘、声尘等六根、十八界的觉受叫妄想心。妄心是说它不是真如—譬如我们刚刚讲的定心。定心虽然是定,仍然是妄心,因为它不是真如。在悟的状态里面虽然没有妄想,却不断妄心;以妄心在观照真如,这个时候称为理一心。因此这个时候是真心妄心同时并存,一切有情众生从无始劫以来一直是真妄和合,犹如难兄难弟不分彼此。

这时候,悟了也不是无心。我们有累之身—五阴在世间活动,没有办法离开一切的事情、因缘和境界,所以必须要伴随真心而有妄心。如果悟了之后只有真心而没有妄心——妄心就断灭的话,那么这个人就入涅槃,无法常住于世间。所以悟后没有入涅槃之前,仍然是妄心伴随着真心,所以也不是无心修学三昧须要定心伴随真心来修学,因此悟后起修的人,修学三昧也不离真心与定心来修学。这定心的本身也是妄心,所以悟后不是无心。悟后度众说法的时候,真心在运作,也要有分别心来运作。分别心就是意识的心、观察分别的心、灵明觉了的心,这属于分别心,这是妄心。所以悟了以后讲经说法也不是无心,而是妄心伴随着真心,所以明心以后不是无心。

明心的人功夫够的话,能觉真心的话,就有希望看见佛性。如果不觉真心,是所悟不真;如果能觉真心而落于片段,是悟不透彻;如果定力不够,虽然他能生起观慧来运作,但是仍然不能觉,于理无知就不能见性,必须是能觉真心,不离定心的分别作用,才能够精研深究,在一念相应的时候便能眼见佛性。在明心以后参究佛性的过程中也不是无心,与佛性一念相应的时候也不是无心,所以无心不能见性。

祖师所谓“于事无心”,是应对一切事的时候,心不执着这件事情对自己有利或者是有损害。事情来了只是去做,事情还没有来,不预先去设想,事情过了不再去回忆,不起妄想心。因为一切的事情都和真实的我——“真如”不相干。

所谓“于心无事”是心无挂碍。心里面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牵挂,因此凡事不豫不立。事来则应,应而没有执着、没有烦恼,依旧是真心常住而不是无心。祖师说:“莫道无心便是禅,无心犹隔万重山。”所以明心以后不是无心,无心也不能明心,无心就不能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