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第四卷详细浅释

时间:2019-07-18 14:11:43 编辑:姚腾元

楞严经楞严经讲解楞严经讲义


“心止念绝真富贵,私欲断尽真福田。”妄念心停止,狂性也消灭,贪心亦不生,就是真富贵。没有欲念,没有自私心,便是真正有福报的人。

即时阿难在大众中。顶礼佛足。起立白佛。世尊现说杀盗淫业。三缘断故。三因不生。心中达多狂性自歇。歇即菩提。不从人得。

这时阿难,于大众之中,向佛顶礼,站起来说:刚才世尊说,杀盗淫这三种业缘,如果能断除的话,则三生业果之因,也就不会发生,那么,心中无明之狂性,自然歇息。一经歇息便成菩提,现出本有家珍。因本有家珍,确实不是从他人或外边得来的。

斯则因缘皎然明白。云何如来顿弃因缘。

这种说法,显然而明白地属于因缘法,为何世尊,现在又忽然舍弃因缘呢?

我从因缘心得开悟。世尊。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。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。从老梵志闻佛因缘。发心开悟得成无漏。

我就是自从听了十二因缘法,专心修到开悟而证初果。世尊!这因缘的道理,实在能够使一切众生,反邪归正,所以不单独我等年轻,有学的声闻(初果至三果为有学,证到四果才是无学),就是现在会中的上座大采菽氏,鹙子和空生等长老,都是先从老梵志学外道,修自然,后来听佛说十二因缘的道理,便放弃自然转修因缘法,终能发明心地而得开悟,证到无漏果位。无漏即诸漏已尽,梵行已立,所作已办,不受后有。“漏”亦就是烦恼的别名。贪嗔痴等烦恼,日夜从眼耳等六根门头漏落。“漏”亦有漏落的意义,烦恼能令人漏落于三恶道。所以说有烦恼为有漏,离烦恼为无漏。

今说菩提不从因缘。则王舍城拘舍梨等。所说自然成第一义。惟垂大悲。开发迷闷。

现在佛说菩提是自性正觉,不是从因缘所生,那么,王舍城里,拘舍梨等外道,所说宇宙一切都是自然的道理,应该成为至高的真理了。佛以前是用因缘来破他的自然学说,现在佛摈弃因缘,那么自然法,岂不又成为第一义理?希望世尊垂大悲心,开导我们的迷惑。

佛告阿难。即如城中演若达多。狂性因缘。若得灭除。则不狂性自然而出。因缘自然。理穷于是。

佛告阿难,现在就用城中演若达多这个人来作譬喻,他的狂性因缘如果能消灭的话,那么,不狂的本性,就自然会生出来。这是因缘和自然,经过精研穷究后所得到的结论。

阿难。演若达多。头本自然。本自其然。无然非自。何因缘故。怖头狂走。

阿难!演若达多的头,本来是自然在那里,没有失去,亦没有得回。既然是本来自然,就应该时常自然,无时而不自然。但因何因缘,生出恐怖心,以为自己的头遗失,而发狂乱走呢?这里是说,众生的真性,如果属于自然,则应该时时自然,为何缘故而发狂,生出无明来?有无明,那真性就不能算自然了。

若自然头因缘故狂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。

本文链接:楞严经第四卷详细浅释

上一篇:楞严经第六卷白话文

下一篇:楞严经能不能在卧室读

友情链接:

楞严经在线网

© 2018 楞严经在线网 版权所有      浙ICP备15039727号-58     网站地图

经藏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