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第六卷浅释

时间:2019-07-03 15:17:49 编辑:姚力嫦

楞严经楞严经讲解楞严经讲义


鼻中气息出入虽相通,但在出入息尽时,并没有交接之气息相连,必须稍停片刻,故属支分离异,不能互相涉入。对初发心者,亦不能选此作为速获圆通法门。

舌非入无端。因味生觉了。味亡了无有。云何获圆通。

舌根一定要有味入,没有味入,就什么都不知道,所以要有味,合到舌根上才生觉了之知。如果没有味尘,根本就全无所知,初发心者,不能选此不常之根,作为速获圆通法门。

身与所触同。各非圆觉观。涯量不冥会。云何获圆通。

身根和触尘相同,要有触才知,无触就无知,且身根和触尘,一属有知,一属无知,各有边涯,各有分量,不能于离开时而得冥知契合。故初发心者,不能选此不圆之根,作为速获圆通法门。

知根杂乱思。湛了终无见。想念不可脱。云何获圆通。

知根是知道,属于意根法尘,夹杂胡思乱想,最难调伏。要恢复湛然了知性,脱离妄想杂念心,是不能一时除尽的,故不能选作圆通。

识见杂三和。诘本称非相。自体先无定。云何获圆通。

识根为生死根本,故佛处处要阿难尊者舍识根;而诸圣仍用识入道者,因圣性无不通,顺逆皆方便。不同初发心,故要选择,才能速证圆通。

舍利弗因眼识,即见识,而悟道,根尘相对而生灭,故曰杂三各合。但推究根本,不是从根、尘生,不从根尘和合而生,是没有体相,虚妄不实。自体既无定,怎可选作圆通?

心闻洞十方。生于大因力。初心不能入。云何获圆通。

普贤菩萨因耳识而悟道。心闻即耳识,虽能洞彻十方,但要有菩萨大威神力,才能成就。如果是初发心的人,是不能依此识速获圆通的。

鼻想本权机。只令摄心住。住成心所住。云何获圆通。

鼻想是观想鼻端白,本来是权巧方便,随顺机宜而说。目的只在收摄散乱心,使能暂住,但有能住之心,就有所住之境,因真心是无所住的,故初发心者,不能选此为圆通法门。

说法弄音文。开悟先成者。名句非无漏。云何获圆通。

富楼那尊者因舌识而悟道,这是无量劫以来已修成,而不是舌识之功能。因说法只是播弄音声,语言文句,这都是有漏法,有漏便不是圆通法门。

持犯但束身。非身无所束。元非遍一切。云何获圆通。

优婆离尊者因身识而悟道。持戒只为束身识,但对无形心意,如妄言绮语、贪嗔等,就很难约束,因此不普遍,不能选作圆通法门。

神通本宿因。何关法分别。念缘非离物。云何获圆通。

不可测达是神,自在无碍是能。目犍连尊者修意识而得神通,但这是他宿世修来的,不关法尘之分别攀缘心,有攀缘便不能离开意识。

有攀缘妄念的心就不能离开物,物即法尘。初发心者,怎能用此攀缘妄识作为圆通法门。

若以地性观。坚碍非通达。有为非圣性。云何获圆通。

本文链接:楞严经第六卷浅释

上一篇:楞严经卷四及解释

下一篇:背楞严经需要多久

友情链接:

楞严经在线网

© 2018 楞严经在线网 版权所有      浙ICP备15039727号-58     网站地图

经藏网